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运行机制 >> 正文

保障机制

时间:2018-12-21 作者: 点击:[]

     

       1.组织保障

工作室建立以后,领衔人应负责做好以下工作:一是制订《工作室工作方案》,确定年度工作目标;二是确定工作室教育教学专题研究项目及主要研究方式、达成的研究目标、预期成果及呈现(辐射)方式,负责整个课题分组实施和协调工作,并撰写相关的报告;三是制订工作室成员培养考核方案,包括培养目标、培训课程、培训形式、研究专题、培训考核等;四是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化发展作出评价考核;五是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、教科研等培训任务;六是负责建立工作室网页,并使之运行良好;七是建立和健全工作室各项制度,做好台帐工作。

工作室成员应负责做好以下工作:一是制订三年个人成长发展目标,配合工作室导师共同制订具体培养计划;二是在个人专业化发展成长袋中增加在工作室中学习、成长的内容记录;三是尊重工作室导师及工作室其他成员,服从工作室导师的有关工作安排,及时完成工作室导师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,协助工作室导师开展各项活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,使工作室能高效运行,互助合作,共同提高。

同时,工作室建立以后,要充分利用学校对名师工作室在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,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如科研与质量控制处、学生工作处、团委等通力合作,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研究,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
2.经费保障

学校提供每年1万元的活动经费,主要用于工作室成员外出参加会议、培训等学术活动,购买和订阅专业书籍杂志。工作室所有经费使用均将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执行。

3.制度保障

(1)成长导师制。采用导师培养制度,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制订不同培养方案,包括培养目标、培训课程、培训形式、研究专题、培训考核等。

(2)学习交流制。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外出参观学习,加强与兄弟学校和省、市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与交流,共享科研信息资源,积极寻求校内外专家的指导。

(3)成员互助制。建立团队QQ群,团队内开展朋辈式培训辅导,加强信息交流、资源共享。

(4)研究合作制。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,讨论本学期“工作室”计划,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、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。每学期召开一次“工作室”总结会议,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,分享成功的经验、探讨存在的问题。每学期至少安排二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,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,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。

(5)绩效考核制。名师工作室导师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《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协议书》,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,规定双方职责、权利及评价办法。工作室导师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,安排培训过程。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“工作室”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,完成工作室的学习、研究任务,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,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。工作室导师由“名师工作室”工作领导小组考核。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其导师和领导小组负责,主要从思想品德、理论提高、管理能力、教育教学能力、研究能力、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,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;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、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。

     (6)档案管理制。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,工作室成员的计划、总结、听课、评课记录、公开课、展示课、活动方案、德育论文等材料及时收集、归档、存档,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。


上一条:运行管理机制
下一条:管理机制

关闭

校址:无锡市广瑞路390号    邮编:214011

电话:0510-82409078  苏ICP备05002281号

Copyright ©2006-2021 版权所有 © 无锡开放大